本日必看

他讓掃地機器人「桃園製造」 前聯發科工程師如何成功離職創業?

聯發科副董事長謝清江,在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(TSIA)的年度論壇,突然提到一個厲害的「前員工」,將當紅的AI,應用到擦玻璃機器人。現在,這位好樣科技創辦人、52歲的趙志謀,又推出第二個產品——「吸、乾擦、噴、拖」四合一功能的掃地機器人,一舉拿下2018年美國消費電子展(CES)創新獎,而且,這更是市面上第一台MIT的掃地機器人。

玻妞-掃地機器人-iRobot-趙志謀-好樣科技-CES 好樣科技創辦人趙志謀,打造出市面上第一台MIT掃地機器人。圖片來源:吳宙棋攝
    其他

提起掃地機器人,大家心中浮現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圓形精巧的美國大廠「iRobot」。但2018年1月,美國消費電子展(CES)中的「CES創新獎」得主,卻是一台半橢圓形的黑色「Hobot掃地機器人」。

四合一的掃地機器人Hobot,就在中壢製造誕生。

這台一次把「吸、乾擦、噴、拖」功能四合一的掃地機器人,可是來自台灣的「好樣科技」,而且,就在中壢的兩家工廠內製造組裝,堪稱市面上第一台Made in Taiwan的掃地機器人。

在家電業因人工成本幾乎全數外移中國、東南亞製造組裝的此時,堪稱「製造回流」的台灣先驅。

52歲的好樣科技創辦人、總經理趙志謀,許多人可能不陌生。2014年,趙志謀就曾發明全球第一台玻妞擦玻璃機器人,在山寨遍布的中國,竟成為淘寶網站上「擦玻璃機器人」的首選品牌,一年出貨7到8萬台。

目前好樣科技員工18人,年營收已達3億台幣可上櫃的規模,竹北原本的辦公室,趙志謀準備重新蓋一棟透天樓。

不做me too、不賺快錢

兩年多前,歐洲經銷商問趙志謀,能不能直接將擦玻璃機器人略加修改,變成擦地板的機器人,「客戶有這個需求,」經銷商告訴趙志謀。

這個提議,讓趙志謀怦然心動。但他自有一股工程師的傲氣。

廣告

「做me too,沒什麼創意,要馬上賺錢也不是這種搞法,」以英國品牌戴森(Dyson)創辦人戴森爵士為標竿的趙志謀,個頭不高,話中卻透著一股氣魄。

戴森的創新產品,向來不受被市面既有產品的框架限制,設計出的吸塵器到最近橫掃市場的簡約吹風機,從外觀造型到性能,一推出就造成市面上同類產品顛覆性的轉變。

創造出新標竿,這也是趙志謀給自己的標準。

趙志謀畢業自大同工學院,有深厚的馬達、機光電整合的技術背景。在揚智、聯發科工作多年後,2010年,他決定從聯發科出來創業。而且不做他熟悉的光碟機、IC設計領域,「我就想要做一些創新的東西,」趙志謀說。(延伸閱讀:竹科掰掰,二波科技創業潮興起

打造擦玻璃機器人霸主

他靠著積蓄,巧妙利用馬達、真空抽附技術,手繪設計出第一代擦玻璃機器人——玻妞。

擦玻璃機器人玻妞,也是全球首創。

趙志謀帶著這台新發明,找上了專賣歐美高價家電品牌的台灣本土家電經銷商嘉儀企業。

廣告

「七年前研發擦玻璃機器人時,我們就一起合作了,」嘉儀企業董事長黃文聰回憶,當時趙志謀來找他,一起研究方向,一般使用者怎麼擦才比較好。趙志謀把設計好的玻妞帶到黃文聰家測試擦玻璃,黃文聰直接把優缺點告訴趙志謀,他回去立刻修改。

一開始測試時,原本反應不錯,然而一拿到歐洲、中國北部等地方卻不能用。

「我們原本設計是磁鐵式內外對吸,但歐洲、中國北部地方房子的窗戶玻璃太厚,所以吸不起來,」趙志謀坦言當時非常挫折。

但一股不服輸的工程師完美主義性格,激起他的鬥志。

他重新設計測試,一週內完成軟體程式,還拿下紐倫堡發明獎。目前已經銷售到30多個國家,中國是出口量最大的市場。

好樣科技創辦人趙志謀(右)與經理巫信輝(左),讓玻妞成為擦玻璃機器人的市場霸主。

目前,玻妞一年出貨量已經達到7、8萬台,在全球市場規模約20萬台的「擦玻璃機器人」領域,已是市場霸主,但只是「在小池塘裡當大魚。」

廣告

而「掃地機器人」,可是一個百家爭鳴、超級競爭的主流市場。全球一年賣出約1000萬台掃地機器人,市場規模足足是擦玻璃機器人的50倍有餘。(延伸閱讀:台灣金援 造就機器人王國

破解掃地機器人的三大障礙

但趙志謀先上網徹底研究了一輪市面上掃地機器人,發現主要有兩種模式,純乾掃型機器人和滲水型機器人。

然而他覺得,依照人性理想的狀態應該是,要能讓使用者懶到底,機器人掃過後要無灰乾爽。

之後,他還面臨第二重難題,就是必須跨過iRobot、LG等大廠建立的專利牆。

第三就是他必須建立價格優勢。

趙志謀前後花了兩年開發,做出外型半橢圓,裡頭有智慧導航的掃地機器人,且定價不到一萬五千元,約是美國領導廠商iRobot的一半。

廣告

「我們做機光電整合起家的,最厲害的就是cost down,」趙志謀得意地說。

獨家導航技術,比iRobot、小米便宜五~七倍

他又拆解掃地機器人最重要的導航功能,發現目前有兩大技術陣營。一種是影像式,也就是iRobot與LG使用的技術,整個影像辨識加上運算模組要20多美元。另一類是LDS雷射雷達模式,這是小米掃地機器人使用的,整個模組要更貴,超過30美元。

「但上面兩種設計我們都不能用,否則會踩到別人的專利,」好樣科技經理巫信輝說。巫信輝也是前聯發科工程師,趙志謀創業後他也加入研發行列。

於是趙志謀重新研發產品架構。他發揮過去在消費電子業磨練20多年的深厚技術基礎,另闢蹊徑,以手機用的簡易雷射IC偵測居家環境。

廣告

趙志謀在機器人兩側及前端裝上共三把雷射,成本才四美元,卻可偵測周邊兩公尺距離,而且所需的演算法遠比影像辨識的小巧簡易,更節省相關零件成本。

黃文聰很看好「Hobot掃地機器人」未來的發展,除了價格優勢,更重要的在於,憑藉著過去幾年擦玻璃機器人的耕耘,Hobot品牌已經打通了30多國通路,「這次不用像過去,要花五到六年鋪通路。」

台灣已經沒有家電品牌在本地生產,這台在CES發光的MIT品牌,乘載了台灣發明家趙志謀不容妥協的技術驕傲,也是新一代台灣製造的技術實力。(責任編輯:洪家寧)

相關熱門主題
你可能有興趣
#廣編企劃|調和工藝的極致展現–皇家禮炮 24 年干邑桶威士忌鉅獻亞洲!
最新訊息
【每日6元】AI x 編輯協作為你精選國際大事
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
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

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,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